對多數家長而言,孩子的飲食健康是日常關注的重點之一。但,即使在細心安排下,兒童仍可能出現蛀牙的問題。許多人將蛀牙歸咎於糖果,但事實上,引起蛀牙的食物種類遠比我們想像的多樣,而且並非所有「甜食」都那麼容易被發現。兒童牙科專科洪仲銳醫師,帶大家來看看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蛀牙高風險食物,並提供實用的預防方式,幫助家長守護孩子的口腔健康。
一、蛀牙是怎麼發生的?
蛀牙(齲齒)的成因非單一且多樣,當小朋友進食含糖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,這些食物會殘留在牙齒表面。口腔中的細菌以這些殘渣為養分,產生酸性物質,這些酸會逐漸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,導致蛀牙,由於刷牙技巧尚未成熟、唾液分泌較少,以及乳牙本身的琺瑯質較薄,更容易受到酸性侵害,因此對高風險食物的敏感度更高。
二、常見高風險蛀牙食物類型
以下是容易導致兒童蛀牙的幾大食物類型,部分看似「健康」卻潛藏危機:
- 黏性甜食(糖果、軟糖)
這類食物含糖量高且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和縫隙中,即使刷牙也不容易完全清除。特別是睡前吃這類零食,再加上沒有徹底清潔牙齒,極易導致蛀牙。 - 含糖飲料(果汁、乳酸飲料、運動飲料)
不只是汽水,許多果汁和乳酸飲品也含有大量糖分與酸性成分,長時間接觸牙齒會加速琺瑯質流失,尤其有些家長會用這些飲品替代水,長期下來對牙齒是重大威脅。 - 精緻澱粉類(餅乾、白吐司、蛋糕)
這些食物在口中會迅速轉化為糖分,提供細菌豐富的養分來源,加上質地鬆軟易嵌進牙縫,同樣提高蛀牙風險。 - 乾果類(葡萄乾、蜜餞、棗子乾)
雖然天然,但乾果含有濃縮的糖分,且纖維質黏稠度高,容易附著牙齒表面不易清除。若孩子食用後未及時清潔,蛀牙風險不容小覷。
三、如何降低飲食對牙齒的傷害?
以下幾點是預防蛀牙的有效方法,幫助孩子在享受食物的同時保護口腔健康:
1. 定時定量吃點心
避免孩子整天吃東西,讓口腔中的酸性環境無法恢復中性狀態。每天安排固定的點心時間,並在吃完後漱口或刷牙。
2. 以水取代含糖飲品
多喝白開水不僅促進唾液分泌,也能中和口腔內的酸性環境,既簡單又有效。
3. 餐後潔牙習慣要落實
至少早晚兩次刷牙,且使用適量含氟牙膏。若孩子尚無法獨立有效清潔由家長協助。
4. 選擇牙醫建議的點心替代品
例如:無糖優格、起司、堅果、水果(避免太甜或乾果形式),這些食物對牙齒較友善,並提供均衡營養。
「不是甜就有罪,是選擇與習慣的問題。」蛀牙並不是只因為「吃甜」,而是吃什麼、怎麼吃、吃完後有沒有清潔。家長若能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與潔牙習慣,即使偶爾享用甜食,也不需過度擔心。重點在於教育孩子懂得負責任地照顧自己的口腔健康,這才是預防蛀牙的長久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