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不要去看牙醫!好可怕!」這句話是否常在你家上演?對多數孩子來說,看牙醫可能是壓力源,也讓許多家長倍感無奈。事實上,孩子對牙醫的恐懼往往來自未知與負面聯想,而這些感受是可以被預防甚至扭轉的。
一、孩子為什麼會怕看牙?
兒童對牙醫的恐懼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:
1. 陌生環境與器械聲響:診所的燈光、氣味、器械聲會讓孩子感到不安。
2. 過往疼痛經驗或他人口述:即使是家人無心的一句「乖一點不然牙醫會幫你打針」,也可能造成負面印象。
3. 缺乏心理準備:突然被帶去診所、沒有充分說明流程,孩子更容易產生抗拒。
4. 失控感與無助感:看診時無法說話、張口維持姿勢,會讓孩子感到無助與害怕。
二、從家長做起:建立孩子看牙的正向觀念
1. 正面語言描述牙醫經驗
避免使用恐嚇性的話語,「你不乖就去給牙醫打針」。改用正向描述,「牙醫叔叔會幫我們把牙齒變得更健康」、「我們去檢查一下牙齒,有沒有擦亮亮的」。
2. 預先說明流程,降低未知感
用簡單的語言向孩子說明看牙過程,「牙醫會看看你的牙齒有沒有乾淨,可能會用一根像小吸管的工具幫你清理。」可以事先觀看兒童看牙繪本、動畫影片,讓孩子產生熟悉感。
3. 扮演遊戲預演情境
透過「角色扮演」遊戲扮牙醫、病人,讓孩子熟悉張嘴、刷牙、漱口等動作。這能提升孩子的配合度與控制感。
三、選擇友善的兒童牙科診所
有兒童牙科專業背景的牙醫:熟悉兒童溝通與心理;使用兒童友善語言與互動方式:例如把器械比喻為「吸水小水管」或「牙齒吹風機」;設計溫馨、明亮、具童趣感的空間:減少醫療感,營造放鬆氛圍;診療流程有耐心且漸進:讓孩子逐步熟悉、適應,並給予讚美與小獎勵。
四、建立穩定看診習慣,培養信任感
不要等到牙痛、牙齒蛀掉才帶孩子去看牙。定期(每6個月)安排口腔健檢,讓孩子熟悉牙科環境與醫師,進而降低恐懼。第一次看牙的目的應以「熟悉環境」、「交朋友」為主,不一定要做治療。讓孩子從簡單的檢查、塗氟開始,逐步建立自信。
五、家長情緒管理也是關鍵
孩子會觀察父母的情緒與反應,若家長本身對看牙抱持焦慮、擔心,孩子也會受到影響,看診前保持輕鬆、平常心,若孩子哭鬧,不急於責備,耐心陪伴他適應與學習。
對孩子來說,看牙若能是一段被尊重、被理解、充滿鼓勵的經驗,就不再是恐懼,而是自我健康照護的一部分。家長與牙醫的共同引導,可以讓孩子愛上看牙,甚至長大後持續維持良好的口腔習慣與信任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