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管治療(俗稱抽神經)是現代牙科中拯救重度蛀牙或牙髓感染的重要手段,目的是清除牙齒內部受感染的神經與組織,並封填根管空間,防止細菌再次入侵。然而,即使操作得當,傳統根管仍可能因結構複雜或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而導致失敗。當根管治療後牙齒仍持續疼痛、腫脹,甚至在 X 光中發現根尖病變,許多人認為唯一選擇就是拔牙。但事實上,透過更先進的「顯微根管治療」,您或許還有保留自然牙齒的第二次機會。
為什麼傳統根管治療會失敗?
傳統根管治療依賴醫師肉眼與手感,清除牙髓組織並進行根管填充。然而,牙根結構其實極為複雜,有時存在額外根管、彎曲狹窄的分支或裂縫,這些區域在傳統方式下可能未被發現或清潔不完全,造成殘留感染。常見的失敗原因包括:
- 遺漏未處理的根管
- 根尖仍有病灶未癒合
- 根管填充不足或封閉不良
- 牙根表面有細微裂紋或穿孔
- 冠部二次蛀牙造成再感染
一旦出現這些狀況,即使外觀看似無恙,牙齒內部仍可能潛藏感染源,終致疼痛復發、腫脹、膿瘍或骨質吸收。
顯微根管治療是什麼?如何提升成功率?
顯微根管治療(Microscopic Endodontics)是一項運用「高倍率牙科顯微鏡」進行根管重治的先進技術。透過顯微鏡的放大與照明,醫師可以清楚觀察到傳統根管難以察覺的細節,包括:
- 極細小或隱藏的額外根管
- 根尖裂紋或穿孔
- 殘留感染物或舊填充材料
- 異常解剖結構
在顯微輔助下,醫師能更精準地清除感染、重建根管系統,大幅提升治療成功率。這對於曾經根管失敗、但又希望保住原牙的患者而言,是一個極具價值的選擇。
拔牙並非唯一選擇,保留自然牙齒更值得
現代醫學的進步,讓許多過去被斷定要拔除的牙齒得以延壽甚至痊癒。雖然人工植牙也是重建選項之一,但保留自然牙齒仍是更理想的選擇—原生牙齒的咬感、神經回饋與牙周支持,都是任何人工牙所無法完全取代的,當您面臨根管治療失敗的情況,與其立刻拔除,不妨先諮詢牙髓醫師,進行全面診斷與評估,看看是否還有挽救的可能。顯微根管不僅代表技術的升級,更是給牙齒一次重生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