儘早治療牙周病,避免滿口無牙的命運

近年來的調查資料顯示,台灣牙周病的盛行率超過八成,等於每十人中,僅有一到二人的牙周是健康的,甚至不少人等到狀況變的嚴重才急急忙忙就醫,為什麼會有種情形呢?由於牙周病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,很多人以為是單純的沒有休息好或火氣太大而忽視,結果錯過了最佳的黃金治療時機,到底牙周病會有哪些影響,又該怎麼處理呢?

牙周受到細菌感染時,在最初僅有刷牙容易出血、牙齦紅腫等輕微症狀,這個階段稱為牙齦炎,隨著病情逐漸惡化,牙齒與牙肉分離所產生的牙周囊袋漸漸加深,慢慢的會演變成牙周炎,此時牙齦紅腫發炎及流血的狀況會更加明顯,且伴隨明顯口臭或化膿,再嚴重點牙肉會開始萎縮,牙根裸露的狀態下牙齒容易變得敏感,而細菌不斷破壞牙周韌帶造成齒槽骨流失,會讓病情變得更為嚴重,像是牙齒縫隙變大及產生位移,咀嚼時也會有無力感,最後因為齒槽骨的大量流失,牙齒會有搖晃的情形出現,甚至可能失去珍貴的自然牙,因此面對牙周病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及早治療才能挽救滿口無牙的命運。

那麼如果真的罹患牙周病又該如何治療呢?其實牙周病的療程是漸進式的,在第一階段會採用非手術性的基礎治療,醫師會透過超音波洗牙機來清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及牙菌斑,並以牙周刮刀來刮除牙周囊袋內的病灶,最後再用牙根整平術讓牙齒表面變的平滑,降低細菌附著的機會,減少未來復發的可能性;若是基礎治療無法讓牙周狀況獲得有效控制,則會進入第二階段的手術治療,這時醫師會透過牙周翻瓣手術將牙齦整個打開來確保視野,可以更清晰精確找到受感染的位置,徹底清除藏在深處的牙菌斑及牙結石,如果齒槽骨已經有流失缺損的狀況,則會同時輔以牙周再生手術及齒槽骨修整術等方式,來重建受損的齒槽骨並幫助再生,以減少細菌藏匿其中的機率並維持牙齒穩定性;最後是維持性治療,在經過了前面漫長的治療過程後,患者還需要謹記醫囑做好日常清潔維護,並定期回診洗牙及檢查口腔狀況,除了減少復發機會外,如有任何狀況也能立即處理,許多人在治療完牙周病後會忽略這個重要步驟,導致牙周病又再次復發惡化,結果又得回到起點重新治療,因此一定要配合醫師指示做好後續保養及追蹤的動作,才能確保牙齒的健康喔!

牙周病雖可以藉由療程獲得控制,卻無法完全根除,還是要回歸日常清潔維護的落實,當然定期檢查及洗牙都是非常重要的,除了可以維持口腔健康以外,也讓我們盡可能的在問題還小時就及時發現立刻解決,避免日後演變成嚴重牙周病還要花大把的時間、金錢去進行治療,真的是非常得不償失啊!

FACEBOOK

近期文章

彙整
返回頂端